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改往日强硬姿态,突然表示愿意停火谈判。 这一转变背后,是乌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和西方援助的缩水。 俄军在库皮扬斯克方向频频突破防线,乌克兰精锐部队消耗严重。 无人机和制导炸弹让俄军的攻击越来越精准,乌军难以招架。 美国的军援预算被拒,特朗普政府态度冷淡,甚至建议乌克兰“别再想着进北约了”。 泽连斯基的靠山似乎正在摆手。
乌克兰国内局势同样动荡。 一项限制反腐机构权力的法案引发大规模抗议,政治对手指责泽连斯基是“全球威胁”并要求他下台。 西方盟友的支援多是口头承诺,实际行动有限。 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俄罗斯,但未提供实质资金支持。 北约军演声势浩大,却只是“防守性部署”。 泽连斯基的停火表态,更像是一种“战术暂停”,旨在争取喘息时间,为重新谈判积累筹码。
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与美国的幕后推手
当乌克兰寻求停火之际,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却愈发激进。 菲律宾海警在黄岩岛附近对中国海警船进行“危险接近”,最近距离仅百米。 这种行为已不是简单的“擦枪走火”,而是明晃晃的挑衅。 背后,是美国的大力撑腰。
美菲联合军演规模不断扩大,演练区域甚至扩展到靠近台湾的巴丹群岛。 美国向菲律宾出售20架F-16战机,并减免其债务。 美国还不断强调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适用于南海,试图将菲律宾打造成牵制中国的“钉子户”。 菲律宾则开放更多军事基地,引进“堤丰”中程导弹,这些进攻性部署显然意在将南海变为火药桶。
乌菲防务合作:各取所需还是共同冒险?
菲律宾与乌克兰的防务合作引人注目。 乌克兰大使证实,两国正推进一份军工协议,重点合作无人机和无人艇的联合生产。 菲律宾希望获得类似乌军偷袭俄军舰的无人艇技术,学习“非对称作战”。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直言,无人系统成本低,能形成威慑。
乌克兰愿意合作的原因复杂:缺乏资金、讨好美国、以及对中俄的“情绪账”。 然而,这种合作的实际效果存疑。 乌克兰军工体系在战争中严重受损,主要依赖西方援助维持生产。 其无人机作战经验源自特定战场环境,难以直接移植到南海。 菲律宾工业基础薄弱,缺乏配套技术人才和产业链支撑,消化乌克兰技术并实现自主生产面临挑战。
菲律宾国内的警告与理性声音
菲律宾内部并非铁板一块。 前总统杜特尔特多次警告政府不要玩火,避免成为美国的“马前卒”。 他提醒,一旦局势升级,菲律宾可能面临无人救援的境地。 智库专家也呼吁政府不要充当“棋子”,而应利用即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,掌握外交主动权。
这些警告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。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·马林博格-乌伊指出,美国将菲律宾作为代理人,利用其维护霸权地位,这种行为“相当虚伪”。 分析人士认为,菲律宾的挑衅行为和美国等域外国家的怂恿,正严重威胁地区和平稳定。
中国的回应与南海实力的现实
中国对南海主权拥有历史和法理依据,立场坚定。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,国与国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,否则将破坏地区和平。 中国在南海拥有全方位的实力优势,包括海警常态化巡航和压倒性的军备技术与兵力部署。
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,但对挑衅行为不会一再让步。 若菲律宾动用引进的武器攻击中国目标,冲突性质可能变为“战争行为”,中国将采取多种反制手段。 中国履行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缔约国义务,公布了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和相关海图,这是行使主权和行政管辖的表现。
路径相似的代价与不同的地缘现实
乌克兰和菲律宾的路径确有相似之处:都高度依赖外部安全承诺,国内民族情绪推高政策冒险,并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代理人。 乌克兰成为西方消耗俄罗斯的“前线”,菲律宾则可能成为美国在亚太牵制中国的“跳板”。 最终承受代价的,是两国的兵员、国土、经济和民众。
但南海与黑海的地缘环境不同。 南海风高浪急,小型无人艇的作战效能可能大打折扣。 菲律宾也没有北约那样的情报支持体系,仅靠几艘无人艇难以对中国舰队形成实质威慑。 一旦菲律宾主动攻击中国目标,必将引发严重后果。
真正的安全之路
泽连斯基提出停火,是现实所迫的“低头”。 菲律宾若继续在南海玩火,也可能被现实教训。 乌克兰的遭遇表明,盲目依赖外部安全承诺、误判大国意图,只会将国家推向深渊。 菲律宾要避免成为“下一个乌克兰”,关键在于战略选择,而非武器数量。
和平离不开对话协商。 杜特尔特时期的对华政策,曾让菲律宾在和平与发展间找到平衡。 如今,菲律宾再次站在十字路口:是继续做“马前卒”,还是回归睦邻友好? 对于中国而言,南海不容搅局。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争议,但不会对挑衅无底线让步。 亚太不应成为另一个乌克兰战场,玩火者终将自焚。
菲律宾的冒险行为,究竟是其政府深思熟虑的战略,还是国内政治与外部势力共同催生的危险赌注?
厦门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