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00 小时定律的荒谬
“10000 小时定律” 值得商榷。
它给出一个简单的量化标准,仿佛只要投入足够时间就会成功。
给很多渴望成功的人画了一个大饼…白白浪费很多时间。如果一个东西不是你热爱的,请不要浪费生命在这个东西上。
1、忽视个体差异。
每个人天赋异禀,学习能力和悟性不同。天赋禀异者可能在几百小时内就掌握精髓,出类拔萃;而天赋稍逊的人,即使投入万小时,也可能仅达到普通水准。
如莫扎特幼时便展现音乐天赋,作曲天赋横溢,按部就班投入 10000 小时练习乐器的人,很可能终其一生也只是平庸乐手。
2、资源与环境不可忽视。
一个人身处优质学习资源丰富、专业指导随时可得的环境,效率会远超孤军奋战者。
比如在顶尖实验室钻研的科研人员,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前沿知识和技术,而资源匮乏者,即便投入大量时间摸索,也易走弯路,成果寥寥。
3、时代变迁使得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。
过去靠 10000 小时深耕某一领域或许可行,如今新兴领域层出不穷,信息瞬息万变。若一味死磕旧技能,不与时俱进,就会被时代抛下。
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,传统手工艺人若不结合新技术、新平台,单靠传统工艺积累的 “10000 小时” 并不能保证立足。
总之,“10000 小时定律” 不具备普适性,不能作为通往成功的绝对信条。
每天8小时,1250天10000小时,差不多需要3.4年。真正热爱的东西,你会投入20000天*8小时=1600000小时!这样你才会享受到这个东西带给你的复利。
厦门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