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样的开国皇帝需要亲自上战场征战?答案很简单,就是那些命运多舛、对一切都充满不信任的统治者。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:没有人靠得住,任何事情都得自己亲自操心。李渊便是个例外,他能够“坐享江山”,并不是他不懂得用兵,而是他根本不需要亲自上阵,因为他背后有着强大的综合实力,足以让他放手依赖别人。
在中国历史上,许多开国皇帝都凭借着卓越的武力征服了天下,他们几乎都是一流的军事指挥官。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其实原因很简单:改朝换代往往依赖暴力机器通过武力剥夺旧有的利益阶层。若开国皇帝不能有效地掌控军队、驾驭骁勇善战的将领,那么这些勇士凭什么为他效命、为他拼命?开国之路,注定是那些身兼数职、能够自如应对战场与政治风云的“全能战士”的专属。而在这种全能战士的背后,强大的武力就是其最大保障。
战争,虽然充满了无尽的残酷与毁灭,但也正是它为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最直接的路径。王莽的失败便清楚地告诉我们,依靠政治和解所达成的“共识”往往是脆弱的,旧势力随时可能反扑。而因此,任何一次成功的改朝换代,都必须经历一场极其惨烈的开国战争,开国皇帝也注定是个出色的军事家。
展开剩余82%在众多开国皇帝中,唐高祖李渊显得尤为与众不同。作为大唐的创始人,他在大规模的开国与统一战争中,亲自上阵的次数并不多。记得第一次是在“太原起兵”时,他从晋阳出发,一路挺进长安;第二次则是为了应对宋金刚的入侵,李渊亲自渡过黄河,在浦坂亲自指挥了反击战。这两场战斗中,李渊更多是充当了策划者的角色,除了霍邑之战外,他几乎没有真正出现在战场上,似乎并没有展现出一个开国皇帝应有的英武之气。
李渊在位九年,几乎没有离开过关中,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皇宫里,埋头于植树造林,甚至有记录显示,他的“造人”事业在五十岁前从“三年一个”进化到了“一年三个”。那么,李渊为什么选择不亲自上战场?作为一个“宅男”皇帝,他又是如何驾驭众多骁勇善战的将领的呢?
有一种说法认为李渊不上战场,是因为他武功低下,不能亲自指挥作战。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。事实上,从隋朝大业九年开始,李渊就在河东、太原、马邑一带参与战斗,对手既有农民起义军,也有强大的突厥骑兵。在那几年,李渊无一败绩,尤其在与突厥人对抗时,他采用了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策略,将士们按突厥人的方式生活和训练,最终培养出一支甚至强于突厥骑兵的军队,以至于突厥人再也不敢从马邑一带入侵。
尽管史书上常将打败宋金刚的功劳归于李世民,但只要细心观察,就会发现一个关键细节:李渊其实亲临了战场。皇帝亲自上阵,显然不可能只是去“观光”,他必定是亲自指挥战斗。可见,李渊虽未上战场,但他仍是那场战斗的总指挥,李世民不过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。
李渊之所以选择“宅男”生活,背后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:
首先,李渊的年纪已偏大,不适合亲自领兵作战。“太原起兵”时,李渊已经年满51岁,正是典型的“大器晚成”。与那些年轻时就手持兵器闹革命的英雄相比,李渊显然不具备那么多的年轻气盛,长时间在外征战也不适合。因此,他选择了留在后宫,专注于政治与内务。
其次,李渊的家族成员足够强大,能够分担开国之重任。从起兵之初,李渊便为开国战争设定了“父子兵”的权力架构,他和长子李建成位居中枢,次子李世民、四子李元吉则各自掌握兵权,冲锋在前。这一权力结构在初期相当成功,但随着李元吉的失败,李渊不得不将“父子兵”阵容扩大,安排了侄子李孝恭上前线,李靖则辅佐其左右。
再次,李渊所处的政治环境为他提供了“投机取巧”的机会。唐朝初年,关陇门阀集团是权力的核心,整个天下的政权更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豪门贵族的支持。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长安,仅用了三四个月,途中除了在霍邑遭遇了宋金刚的顽强抵抗,其他战斗几乎没有太大阻碍。到了河东,李渊几乎是带着大军横扫四方,很多地方的武装力量纷纷投降,几乎可以说是“抬着李渊过黄河”。
因此,李唐的江山,实质上是建立在豪门集团的支持之上。在这种格局下,李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政治角力上,与豪门集团周旋,稳固自己的政治基础。只要确保政治不出乱子,军事上的问题便可轻松应对。
那么,究竟是谁在为李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呢?一些人常常过度推崇李世民,贬低李渊,认为李渊只是依靠儿子的力量才取得了江山。然而,李世民虽然确实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,但他与李道宗、李神通等人的水平相差无几。事实上,李世民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波折,他并非一开始就具备卓越的才能,而是通过一次次的失败逐渐成长起来的将领。李渊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与机会,这才使得李世民能够脱颖而出。如果李世民最终没有成才,李神通、李道宗等人完全可以接替他的位置。即便是李元吉,在太原起兵时年仅14岁,后来也逐渐展现出潜力。
总的来说,李渊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开国皇帝之一。那些轻率批评李渊“依赖儿子”而取得成功的人,显然对历史了解不深。他们被影视剧的误导所迷惑,将李渊描绘成一个只会躲在后宫的庸主,实在是对历史的极大误解。
与许多其他开国皇帝相比,李渊的成功显然有着更加独特的优势。虽然许多当时的军事势力不亚于李唐,但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并非军事上的不足,而是未能获得足够的政治支持。相比之下,李渊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智慧,成功赢得了豪门集团的支持,从而轻松攻占长安,完成了大唐的伟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厦门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